听闻过用竹子使用到生活中各个方面,做竹筒饭,吃竹笋,编织生活器具,令人惊喜的是还可以制作成竹筒茶。
生活终于对我这个小清新动手了
早期的竹筒茶和现在的有所不同,那时生活在勐海大地的人们从周边大自然就地取材,将鲜竹砍下,制成一头有节的竹筒,将新鲜茶叶装入烘烤。
茶叶遇热变软,水分蒸发,体积缩小,边烤边用木棒舂紧,再加新茶叶,至压紧填满为止。
用蕉叶塞好,放在火塘上再烘烤,待竹筒表面起泡、流黄油为止。烤竹的香气渗入茶叶,使茶带竹香。
饮用时,取少量放入碗中,冲入沸水,即可饮用。
竹筒应该算很早期的因地制宜制茶、存茶方式。因为竹筒茶久储不变味,便于携带储存,是傣族人们的日常所爱。
当他们到田间劳动或前往原始森林打猎时,由于路途遥远,常常会带上制好的竹筒茶和大米等吃食,就地取材、就地取水,随时解疲解饥渴,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。
现在的竹筒茶产品所选用的普洱茶并非鲜叶,大多是初制好的晒青毛茶或发酵好的熟茶。干燥的茶叶被香鲜甜的竹汁浸润软化,同样可以和竹香竹味完美融合。
其实,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,竹筒茶的制作都不简单,程序繁琐、讲究良多,制作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制茶师傅的全程跟踪与把控。
选竹
一般来说,香竹或甜竹是制作竹筒茶的上佳选择,香味、甜度都充足。香竹就是当地少数民族用来做竹筒饭的那种竹子,内瓤细密,是所有竹子里面最香的一种。甜竹味偏香甜,不苦不麻,香气也很好,是可以食用的竹子。
这两者中香竹最难得,特别是稍大一些的香竹更为少见,因为香竹需要稍大一些的内径才能将茶叶完整轻松塞入,用香竹制作的竹筒茶更为难得。甜竹一般直径足够大,相对更易找到。
润元昌勐海生态竹筒茶精心挑选内径大小相对统一的香竹,充分容纳茶叶的同时,也保证一定的稳定性。
当然像超大的巨龙竹是不合适的,它需要填充的茶叶过厚,有大概率难以干燥从而发霉的隐患。
其次,不是什么时候的竹子都适宜的。竹子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,生长太老的竹子水分、香味均已不足;太嫩则易变形,且水分过多容易烂茶底。
除此之外,一般要在7月或8月砍下制作,这样的竹子水刚刚好、香味足、甜度也高,还不会生虫、被虫食,才能长期存放。
烤制
火大、水力不均匀容易焦,火小则竹汁浸润不均;技艺炉火纯青的制茶师傅,自有一套经验心得,他们通过手指对竹筒、火焰的触摸感知,随时调整烤制节奏,边烤边舂边添柴火,一直到竹筒内的茶叶填满压紧为止,终于青涩褪去,竹香竹味与茶香茶味完美融合。
经过反复“舂”“烤”的竹筒茶,充分吸收竹汁,香气更加浓郁、滋味也变得更加浓厚。
干燥
干燥是为了去除多余的水分,便于储藏和后期陈化。竹筒茶的干燥程序也是在火塘上烤制的,制茶之人稍微控制不好,就容易出现闷杂味:
●时间过度,茶泡出来滋味不够;
●火功过高,茶汤易带煳味;
●干燥不及时,则易出现发酸、霉变、臭杂等情况。
因此,干燥同样是一个技术活,火功、时间、受热等因素都至关重要。
每一根竹筒茶的呈现都来之不易,是难得的民族特色好茶,值得每一个喝茶人的细细品味。
蒙山茶是中国众多名茶中唯一多品类茶,包含蒙顶甘露、蒙顶黄芽、蒙顶石花、万春银叶、玉叶长春等五种代表性茶品,其中以“红锅杀青,三炒三揉”为技艺核心的“蒙顶甘露”极负盛名。
成功的研制出乌龙茶产品,填补了广西乌龙茶产品的空白,项目处于区内同类研究项目的领先水平。目前项目承担单位已发展种植及在区内推广种植面积达500亩。
听闻过用竹子使用到生活中各个方面,做竹筒饭,吃竹笋,编织生活器具,令人惊喜的是还可以制作成竹筒茶。
想要制作出好的普洱茶,其实不仅要有好的茶叶原料,更要有好的制作工艺,还要有时间。
未经岁月打磨,任谁也无法轻易去评判一款普洱茶的好与坏。
小鼎煎茶面曲池。白须道士竹间棋。何人书破蒲葵扇。记着南塘移树时。
很多茶友都喜爱普洱茶,却不知普洱怎么制作而来?
禅茶本如未经沏泡的茶叶,干瘪单薄;只有倾注如沸水般滚烫的热情,才能让它饱满丰盈,清香四溢。
拼配在我们日常饮用的食品字眼就出现不少,而茶叶也有属于他的拼配茶。
保存普洱茶最好是在温度低于30度,湿度不超过60%,短时不应该超过75%的环境中。尤其是湿度,要求比较高,如果湿度长期超过70%易产生霉变。